日前,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汉画研究新成果美术文献展”在桂林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汉画学会主办。作为巡展的第三站,展览汇集了近二十家文博、高校研究单位的近两百件珍贵馆藏,以2018至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汉画大展为节点,收集了此后的中国汉画研究新成果,包含各地汉画考古新成果拓片、考古线稿,中国汉画优秀出版物、文献以及汉画考古与研究的科技艺术新成果,部分展品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此次展览力争勾勒中国汉画研究领域最新的艺术与人文图景,同时展现我国在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领域的前沿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汉画的研究与广泛传播。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表示,此次巡展将重要的汉画新发现及其在中原地区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推广,让公众和专家们了解汉代画像石的历史传承和汉画的特别意义,包括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和当地文物考古的关联。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汉画像学和汉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此次《T形帛画》视频展品的展出,不仅解决了湖南博物院藏国家一级文物出馆展示的难题,也在全国性汉画展览中让重要文物得以面向更广大的观众。此次展览突破了传统布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与多学科叙事,为汉代艺术遗产的当代表达开辟了全新维度。
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李宏谈到,中国汉画研究历经百年积淀,自学会成立三十六年来,已形成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从早期单纯的图像考据,到如今综合运用社会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维研究方法,不断深化对汉代图像体系的理解,汉画研究正焕发出超越时空的学术生命力。
据悉,展览将展至3月19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呢 通讯员 王盛)